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第二次到MCA看展。

還記得第一次因為約了朋友在附近的車站(Circulay Quay)碰面,時間有點趕,三層樓的展廳我只待了一個多小時左右;這次的時間比較充裕,一路待到MCA關門,但還是來不及好好看完同檔期的兩個展覽,有點可惜呀。

MCA是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ustralia的縮寫,這裡也是藝術愛好者到雪梨必訪的景點之一,真心認為這裡的策展概念都很明確,作品本身也很值得一看。MCA即將在今年的11月邁向25周年,屆時有機會到雪梨的人一定要到這裡來看看。

Image result for MCA AUSTRALIA
Source: Wikipedia

美術館一樓(澳洲說法是Ground Floor)入口左側寫滿了MCA贊助者的名字,也擺上了一個樂捐箱,歡迎觀眾自由樂捐。這裡的展覽大多都是免費入場,11月3日開始的一檔新展覽《Connect with Everything》是少數需要門票的展覽。

接著走上二樓就是服務台了,每期展覽的小手冊都可以在這邊索取到,也會有工作人員簡單為你介紹當前的展覽。

以下會介紹MCA本期的收藏展,《Today Tomorrow Yesterday》。

《Today Tomorrow Yesterday》

開展日期:1 September 2016

展覽門票:免費入場

地址:140 George Street, The Rocks, Sydney NSW 2000

開放時間:Mon-Wed 10am-5pm / Thu 10am-9pm / Fri-Sun 10am-5pm

《Today Tomorrow Yesterday》展覽位於「Level Two」(三樓),是以MCA的藏品所策劃的展覽,整個展包含四十多位藝術家的作品,時間上也從1960年代跨越到現在。策展的核心命題在討論當今的藝術發展受到過去的哪些影響,有的展廳展出的作品是以當代的手法重新詮釋的原住民歷史,有的則呈現了二十世紀前半葉竄紅的前衛藝術時至今日的影響……每個展廳都從不同的角度剖開「現在-過去」這個偌大的時間維度,為觀眾呈現不同的思考模式。

展覽的命名其實是受到黎巴嫩藝術全才Kahlil Gibran的作品影響,身兼藝術家、哲學家及作家身分的Kahlil Gibran曾在書中寫下:「昨天不過是今天的回憶,而明天是今天的夢境。」策展人認為,這段文字感覺也像在描述美術館從過去到現在,在收藏澳洲當代藝術方面所承受和完成的挑戰。

Stuart Ringholt《Untitled》(Clock), 2014. Photo credit: MCA

走進展廳看到的第一件作品,便是Stuart Ringholt的巨大時鐘裝置《Untitled》(Clock)。

作品討論的是時間的計算/定義方式:在這件裝置裡,Ringholt將一小時訂為45分鐘,一天訂為18小時;而當一天從24小時變為18小時,那人們的一天雖然會變短,但擁有的日子卻變多了。(一個很有趣的概念,但我時常不敢想這種會扭轉世界時空秩序的事情,每每想到都會很頭痛呢。)

透過這件作品,他除了扭轉我們對時間的普遍認知,試圖顛覆人們對標準時間的想像之外,也想闡述「時間」終究是一種人類共同定義的產物,這個定義即便舉世皆同,人們在日常生活裡對於時間的感受卻也不盡相同。「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而沉痛的、緊繃的、沮喪的那些時刻,卻度秒如年。Ringholt提供給大眾另一種對於時間的測量和感知的方式。

Marco Fusinato《Parallel Collisions》, 2008. Photo Credit: MCA
 

Marco Fusinato的作品能夠以多種方式展演,既是視覺藝術也能以表演的方式呈現。在左側的展牆上,他彷彿重塑了圖片的時空,將原本的照片或樂譜重新拼貼成黑洞螺旋般的圖像,觀者彷彿也能跟著這樣的螺旋輾轉跳進另一個時空。

已經被演奏過的樂譜被扔到地上,形成的漩渦群也更加符合我們對於自由穿越不同時空的想像。

Ricky Swallow《Caravan》

Ricky Swallow的作品《Caravan》乍看之下我以為是金色老鼠,走近一看才發現是氣球。
氣球的存在原是短暫且帶有強烈的特定目的的,Swallow卻以黃銅將其重塑,使氣球成為能夠恆久存在的物件,且不同於氣球原本在慶典活動上的裝飾功能,Swallow的氣球雕塑游離了建築物、籬笆、禮物等物件,獨立的置放於它們本身即能被展演的角落,靜待觀者走向前感受他們靜默的派對氛圍。

Fiona Hall《Manuhiri (Travelers)》

漂流木由河流流向大海,卻再次被浪潮拋回岸邊,成群堆疊,看上去就像是動物的屍骨一樣呀。它們離開原本生活的森林準備往海洋前進,受到大海的重塑之後再次被送回紐西蘭東北角的陸地,隨後,在藝術家Fiona Hall的精心安排下,又再次被賦予新的角色和任務。

漂流木的展牆後方是藝術家Vernon Ah Kee的錄像作品《tall man》,他重新剪輯與澳洲原住民生活相關的影像片段成為一個四頻道的錄像。

Josh Raymond & Joan Ross《Colonial Grab》

Josh Raymond和蘇格蘭藝術家Joan Ross生動有趣的錄像作品《Colonial Grab》也相當引人流連,透過詼諧的手法講述的,卻是殘酷的殖民故事。Ross簡短扼要地說道:「我不覺得你生活在澳洲可以不去想過去的歷史。每次我走到海邊,我都想像,生活在這個天堂般的地方,卻在某一天,突然有了殖民者。」
作品一開始是由貴氣逼人的女子拉開序幕,她穿著鮮黃螢光色的華麗蓬蓬裙禮服,和飾有浮誇羽毛的高帽子,在拉霸機上隨機挑中了一片風景後,便開始自顧自地奪取及改造。

Bob Burruwal《Buya Male》

Bob Burruwal出生於澳洲北領地,他創作的主要訴求,是希望非原住民的族群能有機會認識原住民的文化。此次展出的作品《Buya Male》即為一例,這是當地居民在Marradirri慶典最後一天才會出現的晨星竿(morning star pole),族人在那個時候也會圍繞著竿子舞蹈,藉此讚揚過去勇於冒險的祖先們。附著於竿子上的羽毛像在和夜空中的繁星對話,環繞竿子的彩色圈圈也跟隨他們的舞蹈和音樂擺盪。

Hossein Valamanesh – Passing Time
Source: MCA

最後是做為主視覺的作品《Passing Time》,是Hossein Valamanesh於2011年的創作。這是一支四分鐘的錄像,藝術家在作品中以自己的手指不斷比出「無限」的符號,指頭不停翻轉,形成符號又拆開符碼,不斷循環。錄像作品被放置於黑色盒子中央,他希望觀眾能從不同角度觀看此件作品,也藉此拉近作品與觀眾的距離。

展覽總結

展覽的作品緊扣「時間」這個既抽象又具體的概念,透過不同的方式演繹時間的流逝以及被凝結的片刻,也再再引領觀眾回溯自身的、國家的、或是特定對象的過去和歷史。回到展覽的標題《Today Tomorrow Yesterday》,展覽最後想要觀眾看見的,也許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昨日(Yesterday)軌跡吧。

林庭如,2016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