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翻譯|藝術論述翻譯:「當藝術與瘋癲共同誕生,世界就發現自已備受藝術譴責。」

因為幫藝術家葛利(李怡萱)翻譯她的創作論述,所以查起了標題這段話的英文。葛利以自身「婚事」為主軸,創作了一系列相關作品。

藝術論述翻譯是RYE LIN工作室的主要服務範疇。在成立翻譯工作室之前,我從事的是藝術相關工作,本來就非常喜歡被藝術品包圍的感覺,所以也很喜歡做藝術類的翻譯。

在做這類翻譯時,有時是從創作者本身的視角理解作品,有時透過藝評家的文字用旁觀的角度欣賞作品,有時則是透過策展人歸納的觀點來以巨觀的方式看待所有參展藝術家的作品。進行翻譯時,也會翻開作品的照片,感受一下作品的氛圍,再假以轉譯成英文論述。

關於視覺方面的描述雖然主觀,但其實都算具體,比較困難的可能是作者的複雜思維,或是藝術史、文學史上的名言。

「婚姻是一本書,第一章是詩篇,其餘則是平淡的散文。」

“Marriage – a book of which the first chapter is written in poetry and the remaining chapters in prose.”

巴法利・尼克斯 Beverly Nichols

葛利選擇用這段引言,為她的《婚事》系列拉開序幕。

被翻成中文流傳於世的名言,如果原文是英文,查找起來相對容易。但如果原文是法文、德文,甚至希臘文,查詢的過程會更符雜。因為從原文被譯入中文時已經過一次轉譯,不通曉法文、德文的話,只能根據中文反推英文關鍵字,再透過幾個關鍵字排列組合,往往為了找出某一句引言的「通行版」英文譯文,就要在Google上查找半晌。

雖然過程辛苦,但為了讓具備藝術史背景的英文讀者,一眼就能辨識出引言所出何處,使他們得以聯想到相關的時空、背景知識,所以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都還是會盡力查找。

Google Books尋找時,有時候就差那麼一點,一段話刊出了一半,但翻到下一頁時就因為版權問題不能顯示了……最討厭就是種時候啦!

下個目標是圖書館,有時候幸運翻到館藏的原文書(機會極少),把原文逐字輸入電腦,心裡非常踏實有成就感。

因為查詢的過程花費很多時間,之後希望慢慢把查到的中文、英文原文或英文譯文整理在下面,希望能幫助到有同樣需求的人。

如果有藝術論述翻譯需求,也歡迎直接跟我聯絡或討論。ryeryelin@gmail.com

「當藝術與瘋癲共同誕生,世界就發現自己倍受藝術譴責。」

“The moment when, together, the work of art and madness are born and fulfilled is the beginning of the time when the world finds itself arraigned by that work of art and responsible before it for what it is.”

傅柯 Michel Foucault

「一定要相信我,要想在生活中碩果累累或充滿高興,那就是要去生活在危險中。」

“The secret of reaping the greatest fruitfulness and the greatest enjoyment from life is to live dangerously.”

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幸福是一種力量增加和阻力被克服的感覺。」

“Happiness is the feeling that power increases – that resistance is being overcome.”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 Friedrich Nietzsche, The Anti-Christ

中英翻譯|幫你的公司取個好聽又恰當的英文名!-實例分享「超展開策劃有限公司」

除了文件翻譯之外,我們偶然也會接到公司英文名的命名案件,雖然只是短短幾個字,卻需要花很多時間琢磨、研究,大概有點類似小孩出生會找姓名學專家算命那樣的概念(笑)。

為什麼要幫公司選個好聽又洽當的英文名稱?

如果你的公司多半只與國內客戶交流,那英文名稱也許就不那麼重要。但如果經常會和外國客戶往來的話,就應該為公司取個好聽又恰當的英文名,讓你的公司在客戶心中留下良好又專業的第一印象,也讓響亮好記的英文名幫助你拓展國外業務。

如果你的公司多半只與國內客戶交流,那英文名稱也許就不那麼重要。但如果經常會和外國客戶往來的話,就應該為公司取個好聽又恰當的英文名,讓你的公司在客戶心中留下良好又專業的第一印象,也讓響亮好記的英文名幫助你拓展國外業務。

除此之外,我們也能幫你檢視英文名稱是否有其他文化意義,避免造成誤解,也省去溝通過程中不必要的麻煩,讓公司業務運作地更順暢。

以下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次的英文名命名實例。

公司英文名實例分享

這次的客戶是一間策展公司,中文名是「超展開策畫有限公司」。

客戶希望我們能幫忙檢視目前想好的第一志願英文名是否恰當,並另外想兩個名稱備用,這樣一來,向政府部門登記時,如果發現與他人重複,就能直接用下個志願序的英文名登記。(政府規定公司行號須提供三個英文名稱作為登記時的志願排序使用。)

客戶內部考量後,先提出Hyper Curation Co. Ltd 作為第一志願序的名稱,另外兩個則是Hyper Spread Curation Co., Ltd 以及Hyper Extending Curation Co., Ltd。

名稱探究

我們研究了一下,發現有個國外品牌也叫Hyper Curation,但只有在2010-2014的期間營運,所以大致沒有影響。

而Hyper Extending 則較不建議,因為extend的名詞extension若和hyper連用,則產生hyperextension 這個詞,一般多用於運動方面,是一種訓練背部的特定運動,有時也叫back extension;另外,hyperextension也可以說是「過度伸展」,這樣的意義和客戶公司性質較不相符。

而Extend的近義詞expand(若選用則會以名詞形式expansion呈現)也有拓展、擴張的意思,但如果說Hyperexpansion ,則會讓人聯想到某些病徵(例如肺部過度擴張),用在此處也不恰當。

右圖即為hyperexpansion的現象。 Photo by Radiology Master Class

最後我們提了兩個名字給客戶當作第二、三志願序的命名參考:

#1 Hyper Buzz Curation Company

因為hyper buzz有廣泛散播的意思,buzz是口碑行銷常常會用到的字,加上hyper加上去就給人很有活力的感覺。

#2 Hyperactive Curation Company

Hyperactive是hyper縮寫前的樣子,意思是精力充沛、很有活力的樣子,一個單字就能簡單傳達客戶公司的精神。

Photo by rawpixel.com

收到我們的建議後,客戶第二天就順利完成中英文名的登記,非常恭喜他們,也很開心可以幫忙。

關於「超展開策畫」

【超展開策畫】是由多位年輕策評編輯、與新銳創作者所組成的「共享」實驗平臺。涵蓋藝文專案管理、展覽策畫與執行、文化資產轉譯開發、獨立編輯出版、新銳漫畫家提攜、藝文企劃行銷等區塊,藉由工作者們的交互鏈結,展開超越框架的文化生產與實踐。

如果有企業英文名翻譯、命名需求,歡迎洽詢RYE LIN ART & TRANSLATION,請來信ryeryelin@gmail.com

英中口譯|誠品敦南夜講堂 X 北美館《跨域讀寫》

上週末擔任北美館展覽《跨域讀寫》在敦南誠品的講座口譯,講題為「讀不出來?寫到斷水?『跨域讀寫』的作品養成術」,由策展人之一的簡麗庭主持活動。 

敦南夜講堂之跨域讀寫

「展覽失敗學:從哪裏跌倒,就躺在那裏休息吧」系列講座

時間|9/15 (六) 20:00-21:30

地點|誠品書店敦南店 2F藝術區閱讀桌

主持|簡麗庭(跨域讀寫策展人)

與談|陳曉朋、鄧肯.蒙佛、齊簡(跨域讀寫參展藝術家)

中英口譯|RYE LIN ART & TRANSLATION

主辦單位|誠品書店(敦南店)、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參加方式|免費入場

講座中,我擔任英國藝術家鄧肯(Duncan)的口譯員,代替他向觀眾傳達他對「失敗」的看法,以及他對台灣當代藝術生態的觀察和批判,同時也協助他與在場其他參展藝術家、策展人、觀眾溝通,一來一往間,眾人多次討論台、英兩國的當代藝術環境。

鄧肯對台灣的當代藝術環境不甚滿意,在商業方面,他認為台灣畫廊應該向老字號的英國畫廊學習,同時他極度不認同藝術博覽會存在的意義(但點名Frieze是稍微好一點的博覽會),因為大部分的藝博都是以「商業價值」為出發點,忽略作品本身在藝術層面的價值。對於台灣政府給予藝術家的協助,他也不甚滿意。

台灣藝術家陳曉朋以自身經驗出發,提供了和鄧肯不同的觀點。

三位參展藝術家也輪流簡介這次在北美館展出的作品,並邀請觀眾到北美館親自欣賞。

講座結束前,由策展人簡麗庭重新爬梳各方論點,為此次的成品夜講堂做了小結。

若您有藝術文化類活動口譯需求,歡迎與我聯絡,請來信ryeryelin@gmail.com

RYE LIN ART & TRANSLATION

中英翻譯|合作過的藝術家入選2018台北藝博Art Taipei的MIT新人!

最近翻譯了2018台北藝博(Art Taipei)的新聞稿,發現今年入選MIT新人專區的八位藝術家裡,有兩位是之前和我合作過的,沾了點藝術家的喜氣很開心!

簡單介紹兩位藝術家:

魏澤,攝影藝術家

WEI Ze1

(image from Art Taipei 2018)

Ani計畫中,藝術家透過攝影影像及後製,檢視土耳其以及亞美尼亞雙方不同政治立場對同一遺址的迴異詮釋,以及對土、亞兩國離散社群的身分認同建構所造成影響。相對於台灣的處境,他有意的創作特別激發反思。(-台北藝博2018)

林羿琦,錄像藝術家

LIN Yi-Chi2

(image from Art Taipei 2018)

使用錄像及實驗電影方法進行對於國族、歷史、與家族記憶的復魅與再生產。近年開始關注類比與數位影像間的縫隙、動態影像材質間的各種斷裂,更嘗試將身體介入影像,發展出跨越新舊媒體的跨媒介表演實驗。(-台北藝博2018)

兩位藝術家的作品都很有趣,很開心可以和他們合作。若您也有藝術文化類文章翻譯需要翻譯,歡迎與我聯絡,請來信ryeryeli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