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中口譯|大台北藝術節X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副校長 Dr. Paul Allen Miller:數位商品文化的抗拒

這次的工作是帶稿逐步口譯,實際做了一次才知道原來帶稿口譯真的很難!口譯書果然沒有騙人呀!

活動講者是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的副校長 Dr. Paul Allen Miller,教授同時也任教於該校的語言文學文化系。這次來台,除了參與台藝大的大台北藝術節系列活動,也出席與台大外文系教授共同著書的公開活動。

Dr. Paul Allen Miller 的演講內容牽涉到了許多哲學概念,包括蘇格拉底的思想、禪宗公案,也以莒哈絲《塔吉尼亞的小馬》裡的故事來闡述講題。

教授認為,「商品數位化」已是現今社會的普遍現象,然而若是整個社會僅以此為依歸,藝術和文化便頓時失去了價值。

教授也以商品數位化後「通用等值」(universal equivalent)的概念,說明高等教育商品化對社會的影響,以及全面商品化的社會如何抹殺無法量化的價值。

Photo by 劉薳粲 / Photo credit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有章藝術博物館

帶稿口譯之所以困難,一方面是事前撰寫好的講稿在用詞、文法都是精心設計過的,除了比較華麗,也比較複雜。另一方面是工作當下的狀態,進行口譯時,除了要聽講者說話、產出譯文,還要額外挪出精神來緊盯講稿,看看有什麼差異,真的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

Photo by 劉薳粲 / Photo credit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有章藝術博物館

活動前準備了很久,但前一晚還是壓力大到失眠。除了內容本身很有挑戰,前一天又收到通知,得知當天台下還會有與Paul Allen Miller 教授一起寫書的台大外文系教授來訪,順便宣傳他們和Miller教授合作的新書,讓人更加緊張。口譯真的是需要調節好身心才能做的工作,一如口譯界前輩譚重生老師所說,身體健康是要做口譯的關鍵因素之一,完全沒錯呀。

活動結束後,台藝大的陳校長走過來和我說,我翻得很好,國際事務處組長也接著稱讚這次的表現。收到他們的讚美真是太欣慰太感動了!也很開心沒讓組長失望!

Photo by 劉薳粲 / Photo credit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有章藝術博物館

最後不免俗地用一張大合照作結,這次活動人數滿多的,希望大家都有收穫。

若有活動口譯需求,歡迎與我聯絡,請來信 ryeryelin@gmail.com

12 Dec 2019 補充更新:

當天因為時間關係,Miller 教授沒來得及說完最後一個案例,我特別詢問教授是否能將他的最後一個案例簡單統整,傳達給大家,剛剛收到教授回信確認了!以下簡單概述最後一個案例的內容,當天有參與的觀眾可以簡單參考一下唷。

「數值化的通用經驗」和「無法量化的特殊經驗」是教授演講中的兩個核心概念。

教授的第三個案例提及了蘇格拉底。每當有人向蘇格拉底提問時,他會用更多我們無以答覆的問題來回應對方,蘇格拉底這種以文字、故事、說理為主的風格,和追求「精確」、「量化數值」的時代風格不同,是一種經過觀察、審視(是否能套用通用數據),並在確認無法套用通用數據後,回歸到「特殊經驗」的一種過程。

演講最後,教授以本次大台北藝術節中,陳校長所發想的藝術品《方舟溫室》作結,討論作品中不同元素的意象和內涵。作品目前仍在台藝大有章博物館展出,有興趣的觀眾也可以前往觀看。

英語及粵語自由口筆譯者,專精藝術、文化、建築、產品行銷文案等翻譯。客戶包含臺大、台藝大、昇恆昌免稅店等。

訂閱電子報|每月與你分享藝文活動資訊或翻譯、接案工作經驗~♪

點我訂閱 ❤️

中英翻譯|朱銘美術館特展《偶然與巧合》:論述翻譯、藝術家接待、活動口譯全包辦!

Source: 朱銘美術館

從五月開始忙的朱銘美術館展覽翻譯專案「偶然與巧合」,已經在七月初順利開幕,目前也已經開展兩個多月了。

這次負責翻譯還有聯絡外國藝術家的工作,也因而有機會造訪一直想去的「朱銘美術館」。

接待外國藝術家

這次服務的加拿大籍以色列裔藝術家,是以擺拍攝影作品為主的 Dina Goldstein。她帶來了兩張來自不同系列的擺拍作品,這些經過她精心設計的畫面,活靈活現的說著不同的故事,透過大家熟悉的童話角色來演繹當代的難題。

與Dina和她作品的合照。Photo by Ivria

除了翻譯之外,這次和策展團隊合作的工作項目裡,也包含協助藝術家購買機票、預訂飯店,以及聯絡活動細節。對於台北相關的在地問題,我也都竭盡所能地回答藝術家,希望她在台灣有個美好的體驗。(這次的藝術家也挑了我年初住過的飯店入住,每次只要有藝術家喜歡我推薦的景點或行程,就會很有成就感!)

活動結束後,還收到她特別準備的加拿大名產當作小禮物,回想這段時間的工作,真的有種服務受到肯定的感覺,超級開心。

藝術家Dina 送的楓糖漿。Photo by Rye

《偶然與巧合》展覽簡介

由我翻譯的策展論述,背板就放在展場的入口。Photo by Rye

本次展覽「偶然與巧合」(Chance and Coincidence),透過當代藝術作品之間的對話,讓各式各樣的藝術能量穿行於繪畫與攝影、行為表演、物件與空間裝置之間。藉著展場中相鄰作品間產生的視覺相似性,進而提供觀者一個「辯證」的現場,同時佐以藝術家創作發展脈絡為參照,針對作品間的差異性、滲透性和歧義性,提出討論與思索的可能,希冀經由思辯個別作品的內容、造形、對象的異同,進而體現藝術教育中近似且罕見的遊戲過程,藉以回應本屆兒童藝術教育雙年展主題「活實驗-遊戲中的風景」。

展名借鑒于法國電影片名《偶然與巧合》(Hasards ou coïncidences),導演克勞德・勞路許(Claude Lelouche)執導的電影中,巧妙地呈現生命中的際遇,因為選擇及注定互為交織後的因素而微動漣漪,探究箇中原因,究竟是毅然決然的執念?還是不可逆轉的命運驅使?而過程中的境遇是「偶然」或「巧合」,亦或是「偶然與巧合」的加總促成⋯⋯。(-策展人王弘志 WANG Hung-Chih)

參展藝術家:
張魯平 LP CHANG
陳曉朋 Shiau-Peng CHEN
陳怡潔 Yi-Chieh CHEN
陳宇如 Yu-Ju CHEN
江蕎勤 Chiao-Chin CHIANG
迪娜・戈德斯坦 Dina GOLDSTEIN‬‬‬‬‬‬‬‬‬‬‬‬‬‬‬‬‬‬‬‬‬‬‬‬
何孟娟 Isa HO
李明學 Ming-Hsueh LEE
朴昶緖 Chang-Seo PARK
宮田知子 Tomoko SAUVAGE‬‬‬‬‬‬‬‬‬‬‬‬
宋珍喜 Jin-Hee SONG
王董碩 Tung-Shuo WANG
吳東龍 Tung-Lung WU

這次的展覽囊括了台灣、韓國、日本、加拿大等藝術家作品,展覽一路開放到明年一月初(投票前一週!),有興趣的人不妨親自上山看看。

美術館門口的雕塑作品。Photo by Rye

若有藝術文化類文章翻譯需求,歡迎與我們聯絡,請來信ryeryeli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