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發文了,趁著重回我最愛的藝術口譯懷抱之際,想來寫一些心得。

其實在寫這篇文章以前,我在口譯學校上了兩年扎實的課程,說是血淚交織的兩年絕對不為過(所以沒空發文QAQ)。課堂上我們由淺入深接觸了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口譯技巧,我們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因為台灣的口譯市場不夠大,單靠一個領域通常無法養活自己,所以從財經、綠能、電動車,到電影製片、政令宣導、永續農業,我們接觸了非常多不同類型的議題。了解這些議題背後的技術、理論,真的很花時間,而且就算投入時間也不一定能徹底了解背後的運作邏輯。

但是對我來說,藝術和上述的各種議題完全不同,可以重新擁抱藝術口譯工作,投向自己最喜歡也最了解的領域,對我來說真的太幸福了。

有同學說藝術很抽象、難懂,當代藝術更是如此,可是我真的非常喜歡。

Photo by Prof. Lu Pei-yi

剛好這次也有機會翻譯策展論述,對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最重要的是策展人挑的作品都非常厲害,每件作品都很有寓意也毫不覺得空洞。當我穿梭在實體作品之間,在展場呼吸那樣的空氣,對我來說真的是最自然也最放鬆的事情了。也許真的也只有在這樣的狀態下,才最能為客戶提供最好的口譯服務吧。

雙年展展場照片。Photo by Rye

回想大學期間初初來到台北,發現這個城市每個月都有好多新的展覽可以看,從美術館到替代空間,從商業畫廊道各校美術系的畢業展,大小活動從不間斷。於是我在大學期間跑了好多地方到處看展覽,也參與美術系老師發起的藝術計劃,集體創作的成品也有在幾個地方展出……上系上的課都沒這麼認真(笑)。

後來到澳洲交換的那段時間,特別選了校內的亞洲當代藝術、藝術史、藝術創作入門還有攝影藝術課程,學期間每每有空也會去參觀大大小小的美術館,到其他城市旅遊也不例外。除了官方的大型美術館,也走訪商業畫廊和小型的展覽空間。後來還有段時間長期住在雪梨,工作之餘也報名擔任藝術節的導覽志工,在其他澳洲本地人都沒空的時候,我跟策展姊姊兩個人單槍匹馬(?)跑到當地藝術學校宣傳活動。長往返香港的日子裡,也絕對不可能錯過藝博會和香港的商業畫廊展覽。

Photo by Rye

過去累積的這些經驗,讓我在這幾年來翻譯策展論述或是作品介紹時,都能多了一些畫面,多了更多想像空間。學翻譯時我們常常說沒有任何經驗是白費的,在藝術翻譯和口譯的領域,對我來說確實就是如此。

總之未來會繼續往藝術領域努力,期待之後可以跟更多活力滿滿的藝術專案合作,吸收更多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