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看了北藝大新媒104級的期末展《不然你以為》,他們是一群才剛要升大二的年輕學生呀。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

104級期末展覽《不然你以為》

展期|2016 / 7 / 2 ~ 7 / 5
地點|北藝大研究大樓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40804902807149/

開始在看這些作品時,我想著一群剛上大學不久的藝術學校學生,如何去面對一個期末展?最簡單當然是以自己為主角,並從簡單的、現有的場景開始拍攝,因此,二樓剛進入展場的幾件作品,以「行為」式的錄像為主,透過自己的身體去演繹某些概念。

蔡雅如同學的作品比較跳脫了出來,她挖出過去大概是高中時期寫的日記,把它們印出來,赤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大多是一些紀錄她負面情緒的文字。而她自己也透過檔案式的照片陳列以及她的現場行為去對比這些作品,她的檔案就是她的電動遊戲畫面,她把它們截下來,貼滿整面牆,而她自己坐在書桌前,繼續打她的電動。

接著,一個霎那間,她突然轉頭甜甜地問我們,要不要幫我們解說,讓我跟朋友都很訝異!本來以為她既然想成為作品的一部份,應該會禁止自己講話之類的XD

另一個比較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動力裝置《ㄎㄧㄤ ㄎㄧㄤ》,是劉燦瑜同學的作品。大小及形狀不一的玻璃容器裡,有些裝了水,也些則維持空瓶的狀態,它們被設定成彈珠檯上的小柱子,陪伴兩顆銀色彈珠來回滾動。大一就做這東西感覺滿猛的,滿期待他之後的作品,明年有空再關注一下。打光也打得不錯,讓作品很有存在感。

成敏《和你分開所做的最後妥協》是一個簡單的互動裝置,你靠近燈泡它就瘋狂閃爍一發,讓你精神為之一振就是了。

最後我最喜歡的作品是一樓的《一起走走》,作者(也可能不是他本人的聲音啦)透過獨白的方式講述了三個短短的故事,從他自己內心的疑問出發,他質疑他自己的價值,但也為自己下了輕鬆的結論,先自問了「大學生為什麼這麼累?」而後說可能因為需要思考很多事情,「但我不累因為我不去思考」,很消極但很療癒啊。描述完人生活的價值之後,他繼續閒聊,「我似乎喜歡建築」(但他又說了他其實更喜歡批評建築)……
這些口白同時搭配著投影,小小的光點遊走在他所搭建的三座城市,這些城市像三座浮島,卻因為他的故事而被連接起來。我很喜歡這種獨白敘事性的城市故事,就算故事沒什麼意義也一樣,我喜歡被故事裡的情緒牽引,這種感覺像是不小心體驗到了別人的人生一樣,對我來說很驚喜也很有趣。

期末展好像沒什麼好總結的,畢竟也是聯展形式,沒有什麼特別的脈絡,但看到了很喜歡的作品很開心。剛好今天下午在北美館也有看到一件敘事性的作品,我真的很喜歡第一人稱視角的劇本,陳哲偉個展的作品之一《雙重肖像》也是透過獨白的方式去說故事喔,之後跟北美近期的其他展裡再一起寫一篇。

林庭如,2016年7月10日寫於台灣台北